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湖南省农村示范中医医院
公众号
订阅号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文化科普 > 养生保健

【名医开讲】世界卫生日,关注抑郁症

 

 

 

 

 

今年是第68届世界卫生日,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作了“加强心理健康,人人是第一责任人”的演讲,我觉得复习并宣传一下关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主要表现在:

   知晓率治疗率低:一项有关我国抑郁症(MDD)流行病学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地区成年人MDD的发病率为6.0%,仅8.3%的受访者被诊断,而其中又只有51.5%的患者目前在服用抗抑郁的处方药物。研究反映出我国城市地区的MDD存在诊断和治疗不足的问题。

  很多人心里已经发生抑郁了,可总是纠结偏执于他人的过错而不自知,表现在外的行为常常是不合群,不理解他人,强调自我,或者过于对自己求全责备,一点小小的挫折或者几句不同的语言就会导致紧张自责甚至情绪低落等等。却没有人愿意接受规范的抗抑郁治疗,甚至很少有人认识到自己已经抑郁。

 

社会了解(理解)度低:发生抑郁症的患者由于其或多或少有些性格上的特殊,往往难以跟周围的人良好沟通,或者出尔反尔,或者优柔寡断,或者个性乖张(当然这不是短暂性的一过性的脾气问题,而是持续性的)人们容易误会抑郁症的朋友为小心眼或者是脾气暴躁而不愿接近。十多年前一个朋友夫妻矛盾,周围的朋友都指责这个丈夫自私小气限制妻子社交,可是在一次与他们交流时,我发现那个做丈夫的其实特别在乎妻子的想法,想通过各种办法得到妻子的认同,但是采取的方法却导致事与愿违。我感觉那个丈夫心理出了状况,建议咨询介入,当时所有朋友和他们夫妻两都没有意识到心理咨询的必要,后来出现了严重的偏激才接受治疗,现在生活回复正常。

 

 


 

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在会议上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抑郁症等个体精神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一是抑郁症的发病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对抑郁症的最新估计,每25个人当中就有一人以上患有抑郁症;二是就诊率,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国家对民众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大政策文件中都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言:

一、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摘录)

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各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事件报导中要注重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二、要关注重点人群,促进多样化心理健康服务。(摘录)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工作经历的人群,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不同,所需心理健康服务也有差别。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差异化、个体性、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体系,规范发展心理健康网络。(摘录)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所以有句话叫做万病从心起。这个心指的就是人的情智、人的情绪、人的心态,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怎么样调适、调理人的情绪,这也是中医很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培养


 五、要规范心理健康服务管理,确保行业良性发展

针对抑郁症的朋友,我们建议:

1、奉献爱心,关爱心灵。抑郁其实是一种需求,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

2、健康生活,传递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3、不断学习,增强自信。开卷有益,增强见识,启发智慧,超越思想局限。

4、调节心态,顺应自然。

 

 

中医对待情志致病,古代《黄帝内经》阐述颇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志相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二)转移法

《灵枢·终始》指出:“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寒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转移病人的精神情绪,能改变病理心理状态等。如此,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三)意念疗法

《灵枢·师传》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可见,有意识地运用正常言行或改变环境等方法治疗病人隐性的精神损伤,能和其志意,定其心向,使其遂情适性,而身心自安。

 

 

来源:未知 作者:赵玲瑜 2017-04-14 08:52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