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等。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意乱、疲乏无力,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甚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
根据失眠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根据其发作时间可以分为短暂、短期、长期三个阶段
短暂性失眠(持续一周以内)
短期失眠(持续一周至一个月)
长期失眠(持续一个月以上)。
失眠的危害:
影响工作与学习,精神萎靡,疲惫无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日久易引发焦虑症;可能诱发某种潜在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患神经功能亢进等,长期陷入对于睡眠的担心与恐慌中,人会变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当的缺乏自信,影响其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挫败感。长时间失眠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并引发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失眠的原因: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生活习惯如浓茶咖啡晚上兴奋性活动),躯体本身疾患,精神压力刺激,情绪反应,药物(安眠药)或酒精等戒断反应。
失眠的治疗:
对因治疗,即改变生活习惯,对机体原发疾病进行干预。对症治疗,镇静安眠。
可是,安眠药既可以产生依赖,又有较大的副作用,一般建议使用不要超过一个月!
那么,中医怎样看待失眠?
《黄帝内经》称失眠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
中医论治失眠,与一般杂病一样,先别阴阳,再论虚实,再分脏腑。只有分清了虚实,明辨了阴阳,定位了脏腑,用药才能有的放矢。
⊙肝郁化火:常常因为脾气暴躁,情志抑郁日久蕴热而致。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疗当疏肝利胆泻火除烦。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必要时加龙骨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
⊙痰热内忧: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脾失健运,练液成痰,致痰热蕴结,上扰清窍。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方选涤痰汤,如属饮食所伤,食积不化,可加导滞丸。
⊙阴虚火旺:多因年老体虚精亏,或纵欲过度,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盗汗,腰酸,舌红,苔少,脉细数。此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选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
⊙心胆气虚:禀赋不足,常因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小便清长,舌淡,脉细弦。治宜镇惊定志,益气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
正确对待失眠很重要,不要自加压力,自寻烦恼,同时白天一定要有运动或者体力劳动,保持适当的社交,与开朗乐观的人做朋友,做到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熬夜,保持生活规律。
单方验方:
1、酸枣仁30克,蒸瘦肉50克。
2、酸枣仁20克,煮小米粥。
3、桂圆肉15克,五味子5克,开水泡,睡前服。
4、茯神15克,远志5克,酸枣仁15克炖瘦肉50克。
5、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在《中药量效学》一书中单用酸枣仁一味治疗失眠用量达100克。
以上多用于心血不足之宁心安神。
6、黄连6克,肉桂1克。研末淡盐水送服,亦有将其外敷于神阙穴(肚脐)者,适于心肾不交心火上亢之失眠。